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服务类社会救助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2日
来源:
拉萨民政
大
中
小
为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市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我局将陆续发布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精细落实见效。
多某,68岁,分散特困老人,由亲戚提供日常照护,但因营养物质的缺失导致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并且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社会隔离感突出,同时因未办理残疾证,未能享受相关福利类政策。
针对多某“营养缺失导致健康较差”与“听力障碍致沟通受阻”等双重交织的困境,民政部门应该提供哪些具有综合性以及多样性的救助服务。
民政服务站通过联动多方资源,制定了“营养改善 + 听力康复”相结合的救助服务措施。一是链接资源,改善生活。联动公益组织与爱心企业,链接资源,为多某提供米、面、油、蔬菜、肉类及营养品等基础生活物资;同时对照料亲戚进行营养知识指导与厨艺培训,并通过定期回访,保证老人营养均衡。二是沟通协调、上门服务。工作人员与县医院及时进行协调,上门为服务对象进行听力检测,残疾等级评估等。三是政策衔接、保障提升。及时对接残联部门,社工为老人代办残疾证申请材料,加速办理残疾证;并为服务对象适配助听器,提供使用指导与后续维护,使老人得到更多保障。
一是健康状况改善。饮食结构的优化,营养摄入趋于均衡,老人的体重与体力逐步得到提升,成功遏制了健康恶化趋势。二是社会保障到位。成功办理残疾证并纳入福利保障范围,与此同时,助听器的配备有效消除了老人沟通障碍。三是长效保障建立。与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的联动,形成了稳定的资源链接渠道,同时陪护者也掌握了更科学的照料方法,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获得持续提升。
一是通过整合“政府+社会+专业机构”资源,形成协同救助格局,是破解复杂困境的有效途径。二是必须从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出发,定制个性化救助方案,才能提升服务实效,精准施策是根本,从而更好地解决服务对象的实质问题。三是建立持续的回访与动态调整机制是巩固救助成果、确保帮扶效果可持续的必要环节,在跟进回访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及时性地进行服务策略的调整。(此案例由达孜区雪乡民政服务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