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服务类社会救助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9日 来源: 拉萨民政
背景色:

为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市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我局将陆续发布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精细落实见效。


23.

服务类社会救助型案例


基本情况

洛某82岁,独居老人,听力不佳,无子女且行动不便,老人属于分散特困供养对象。

案例焦点

洛某虽已享受分散特困人员待遇,但因年事已高,日常饮食、清洁卫生等方面存在困难,民政部门应当提供哪些服务类救助

救助措施


一是精准评估需求根据其意愿选择“分散供养”模式居家养老。二是提供上门服务。在照料护理人员照料服务的同时,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洛某提供清洁服务每周为老人打扫房间卫生,擦拭家具灰尘,清理厨房和卫生间的污渍洗衣服、理发、洗脚等,关注他的生活细节;并为老人购买了具备SOS一键通功能的手机考虑到老人不会使用手机,社工多次上门耐心地教老人如何使用手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尤其是SOS一键通功能,让他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求助。三是提供后续跟踪与探访服务。“用”沟通胜于“走流程”检查分散特困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感,跟踪探访不能仅停留在“查安全、问需求”的机械流程上。社工需耐心倾听老人心声,关注其情绪变化,通过拉家常、回忆往事等方式建立情感连接,让关怀更有温度尊重老人自主性,避免“过度服务”在提供帮助时,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和生活习惯,避免因“好心”而干预其自主生活,保护老人的尊严和价值感。

救助结果


一是基础生活保障全面夯实。通过后续跟踪探访,老人的食品、药品、御寒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资短缺问题得到动态解决,确保“不愁吃、不愁穿”的救助目标落地。二是生活环境持续优化。针对探访中发现的居住环境问题(如杂物堆积、设施老化),通过保洁服务、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如安装扶手、更换防滑地砖),老人居住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显著提升。三是社会支持感增强。服务人员与老人建立的信任关系,以及联动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提供的帮助,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关怀,增强了其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安全感。

经验启示


一是“访前-访中-访后”闭环管理是关键。探访前需研读档案、明确重点;探访中要兼顾沟通与实地排查;探访后必须及时记录、更新信息并解决问题。只有形成完整闭环,才能确保服务不脱节、问题不遗漏。二是建立反馈机制,切实提升服务。定期收集老人、家属及服务人员的反馈意见,分析探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强化人员培训,切实优化服务。跟踪社工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服务效果。需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涵盖老年心理沟通技巧、基础健康监测、应急处理流程等,确保服务人员“懂老人、会服务、能应急”。四是标准化记录,确保服务连续性统一制定《跟踪探访记录表》,详细记录老人健康情况、安全、需求等核心信息,标准化的记录不仅便于后续服务人员快速了解情况,也为服务效果评估和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此案例由城关区八廓街道民政服务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