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服务类社会救助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1日
来源:
拉萨民政
大
中
小
为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市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我局将陆续发布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精细落实见效。
赤某,73岁,家中3口人,长期和夫姐次某及儿子旦某一起生活,儿子精神残疾,属于农村低保户,夫姐次某长期瘫痪在床,由镇民政服务站长期服务,服务站社工每月提供入户巡视探访、基础生命体征监测、护理物资发放等基础服务。近日,次某去世,赤某作为主要照护人,难以接受次某去世的事实,并面临心理、经济多重困境。
赤某面临的丧亲情绪困扰、经济压力负担、事务处理困扰等情况提供哪些服务类社会救助?
一是提供紧急关怀与情绪疏导服务。服务站社工接到次某离世消息后,立即入户探访,运用哀伤辅导理论中的倾听、共情技巧,陪伴亲属表达悲伤情绪,给予“丧亲是自然过程,长期照料已尽到责任”的心理支持,缓解其自我否定感;及时评估家庭紧急需求,发放米、面、油等紧急慰问物资,解决当下基本生活问题,从物质层面给予支持。二是提供丧葬代办服务。陪同服务对象前往辖区卫生院,协助沟通并开具次某死亡证明,明确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协助服务对象顺利完成手续;协调当地派出所,协助完成死亡人员户口注销手续,解释注销的必要性及后续影响;整理丧葬补贴申领所需材料(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低保证明等),陪同前往人社部门提交申请,确保流程顺利推进,缓解经济担忧。三是提供后续跟踪与探访服务。后续多次入户探访,关注服务对象情绪变化,鼓励其与亲友沟通倾诉,逐步走出丧亲阴影;了解家庭生活状况,确认精神残疾儿子的照料情况,链接慈善资源,确保家庭基本生活稳定,再次整合社会资源保障家庭运转。
一是服务对象的丧亲低落情绪得到及时缓解,能够理性看待亲人的离世,主动表达感谢。二是丧葬补贴相关手续顺利完成,丧葬补贴成功申领,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三是家庭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未因亲属离世出现生活危机。
一是发挥服务类救助的作用。及时介入的重要性。比如:丧亲初期是情绪最脆弱、需求最紧急的阶段,社工第一时间的情绪疏导和实际帮助,能有效降低服务对象的无助感;资源链接的必要性。比如:针对低保家庭的经济困境,需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作用(如丧葬补贴),同时结合紧急物资救助,形成多层支持。后续关注的持续性。比如:需在服务后持续跟进,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恢复和家庭功能维持,避免问题反弹。二是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势在必行。服务类社会救助模式的实施,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推动了单一的物质救助向多元救助服务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