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低保+医疗救助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1日 来源: 拉萨民政
背景色:

为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市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精细落实见效。

19.

低保+医疗救助户型案例


基本情况

次某,男,家中共有4名家庭成员,包括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次某因意外导致腿部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偶尔做些轻体力零活,收入极不稳定。父亲不幸患肺癌,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化疗及服用靶向药,医疗费用高昂;母亲年迈体弱,需照料父亲和家庭,也需定期检查身体。孩子尚且年幼,正在读小学。由于家庭负担重,收入微薄,还要承担巨额的肿瘤治疗费用,生活陷入极度困境。

案例焦点

能否纳入农村低保以及获得医疗救助?

政策依据

1. 根据《拉萨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第二条 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自治区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相关规定的生活困难家庭实施的兜底性保障制度”。次某一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无超标情况,符合纳入农村低保的条件。

2. 依据拉萨市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对纳入低保范围的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含肿瘤)导致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基本生活的,可按规定给予重点医疗救助,减轻其医疗负担。次某家庭符合医疗救助的要求。

救助措施

一是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接到次某的申请后,联合村“两委”及时开展入户核查,通过查看家庭居住环境、询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重点了解父亲肿瘤病情及治疗情况)、收入来源和医疗支出明细、核对家庭财产等方式,确认次某家庭的实际困难情况。经核查,符合农村低保条件,随即启动低保申报流程。二是在次某家庭纳入低保后,民政部门联合医保部门主动对接,根据其父亲肿瘤治疗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指导次某准备诊断证明、费用票据、报销凭证等材料,协助其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医保部门对次某家庭的医疗费用报销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及肿瘤病情进行核实后,按政策启动医疗救助流程。

救助结果

一是次某一家成功纳入农村低保,从次月起按月领取低保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二是次某父亲的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报销后,剩余部分通过医疗救助得到了较大比例补助,大幅减轻了家庭医疗负担,使其能够持续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经验启示

一是低保与医疗救助协同是应对重大疾病致贫的重要防线。低保保障基本生活底线,医疗救助针对性减轻重大疾病医疗负担,两者结合能有效防止家庭因重病陷入绝境。二是精准识别重大疾病家庭需求是关键。对患肿瘤等高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应简化核查流程,加快救助速度,确保及时获得帮扶。三是部门联动提升救助效能。民政、医保等部门需加强信息共享,形成从低保纳入到医疗救助落实,让困难家庭及时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