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服务类社会救助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30日 来源: 拉萨民政
背景色:

为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市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我局将陆续发布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精细落实见效。


24.

服务类社会救助型案例


基本情况

60岁,因脑出血瘫痪,日常护理需长期依赖尿布6口人,配偶年迈,体弱多病,与儿子、儿媳2名未入学孙女共同生活日常照护压力大、负担重

案例焦点

针对顿家庭面临的照护压力突出、特殊护理需求等问题,民政部门应提供哪些针对性、持续性的服务类社会救助

救助措施


针对家庭特殊困境,民政服务站制定“物资保障+能力提升+政策衔接”三维救助方案一是常态化物资帮扶,解决“急难愁盼”链接外部公益资源与爱心企业,建立“月定向配送”机制,提供专业照护服务,为顿提供足量尿布等护理物资保障顿某主要护理需求。二是动态监测+照护指导,减轻照护负担建立“定期入户探访”制度,每月至少入户2次一方面查看顿身体状况与护理情况,现场向照护者传授瘫痪老人护理技巧(如快速更换尿布、正确翻身防压疮、基础清洁方法等)提升照护效率;另一方面跟踪家庭收入支出、贷款偿还进度,实时更新家庭困境变化,为后续救助措施调整提供依据。三是开展政策衔接。及时对接医保、残联部门,协助申请医疗救助、残疾补贴、临时救助,提供代办服务

救助结果


一是护理需求得到保障。顿某特殊护理物资得到稳定保障,护理尿布每月供应及时,该家庭无需担忧护理物资短缺问题。二是照护负担有所减轻通过专业护理指导,不但提升了老人的照护需求同时减少了家庭护理支出,间接缓解经济压力。三是家庭生活保持稳定民政服务站的精准帮扶使该家庭未因顿瘫痪而陷入更大困难走出困境。

经验启示


一是物资救助需精准匹配特殊需求。针对瘫痪残疾对象的特殊护理需求,采取“定向化、常态化”救助模式,能直接解决核心痛点,避免救助资源错位,提升救助实效。二是救助服务需兼顾当下和长远。除及时性物资帮扶外,需同步对接医疗救助、残疾补贴等政策资源,从“短期兜底”向“长期减负”延伸,帮助家庭逐步缓解经济困境。三是基层服务需强化“动态跟踪”与“长期帮扶”。通过定期入户跟踪家庭情况,既能及时了解该家庭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又能通过照护指导提升家庭自主照料能力,减少对外部帮扶的过度依赖,助力家庭和谐稳定。(此案例由堆龙德庆区德庆镇民政服务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