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低保+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心理疏导”型案例)
一直以来,我市各级民政系统切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政策,建立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保障工作。根据自治区民政厅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市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我局将陆续发布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精细落实见效。
“低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型案例
户主尼某,农村低保户,家中人口多、劳力少,收入来源单一且缺乏稳定就业收入,生活长期面临压力。女儿格某因家庭困境产生心理困扰,进一步加剧了家庭负担。
如何通过多维救助模式解决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就业难题及心理问题?
一是依据人社部门就业帮扶相关政策,为困难家庭成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提供就业岗位。二是结合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机制,链接专业心理咨询资源,为有心理困扰的家庭成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一是精准摸排需求。深入尼某家中走访,详细了解家庭人口结构、经济来源、实际困难、就业意愿及技能特长,核查收入证明,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三是强化就业帮扶。结合家庭成员技能特长和就业意愿,链接本地企业普工岗位,安排乡村公益性岗位。四是开展心理疏导。发现格某的心理困扰后,第一时间链接专业心理咨询资源,开展一对一辅导,并持续跟进回访,确保效果长效化。
五是落实政策兜底。及时解读低保动态调整、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协助整理申报材料,确保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基本生活。
一是家庭收入改善。通过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尼某家庭收入增加,逐步减少对低保政策的依赖。二是精神状态好转。格某的心理困扰得到缓解,性格逐渐开朗,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三是生活保障稳固。民政兜底政策的精准落实,尼某一家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的资金救助向“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心理疏导”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