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低保+转介服务”救助型案例)
一直以来,我市各级民政系统切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政策,建立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保障工作。根据自治区民政厅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总结和宣传我市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更好地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从即日起,我局将陆续发布拉萨市社会救助典型案例,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精细落实见效。
“临时救助+低保型”案例
基本情况
扎某,女,45岁,单亲母亲,家中共同生活家庭成员3人,女儿读大学,儿子读高中。长期以来,扎某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收入来源,且无固定的居住场所,长期租房居住。平日里,她靠着在八一路从事收入不稳定的装卸工供两个孩子上学和日常开支,因就学支出导致生活困难,申请社会救助。
案例焦点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采取哪些救助帮扶措施?
政策依据
按照《西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对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因残疾、就医、就学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可作为家庭贫困程度的评估因素,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按规定适当扣减。
分析判定
扎某其女在读大学,儿子读高中,女儿每年需缴纳学费及住宿费外,每月还需要1000元的生活费;扎某本人也应就业产生成本,该户属于典型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且符合低保政策,应当采取纳入低保+其他转介救助措施。
救助措施
一是2025年4月,扎某在基本生活受困的前提下向户籍地提出低保申请,乡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及时启动初审工作,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核对”等方式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经核查,扎某每年房租支出2400元,女儿生活费及学杂费每年大约需要12000元,同时,县级民政部门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后,无存款。二是针对女儿大学学费和定期支付的生活费的实际困难,链接企业,解决对口支援,每月定向资助两个小孩生活费800元,直至完成学业,极大减轻了扎某一家困境。
救助结果
及时将扎某一家纳入农村低保,有效保障扎某一家基本生活,同时转介教育部门,后续,女儿可以享受教育部门有关政策。通过在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开展转介服务,链接慈善组织,多维度解决实际困难。
经验启示
一是加强综合评估。通过“收入-支出”的方式,精准做好困难群众综合评估,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二是实施转介服务。做好转介服务职能,链接慈善资源,推动政府+慈善帮扶救助新格局,多维度解决困难。